提速農業產業化 挑穩鄉村振興“金扁擔”
——山丹縣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紀實
張掖日報融媒體記者?竇玉潔
近年來,山丹縣緊扣“三農”領域短板弱項,以實施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作”為抓手,統籌整合項目資金,大力培育富民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全縣農業集聚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堅持以水定產 特色產業多點開花
時下,走進山丹縣陳戶鎮寺溝村千畝西蘭花種植基地,大片大片長勢喜人的西蘭花與道路旁郁郁蔥蔥的樹木連成一片,散發出勃勃生機。采摘、搬運、分揀、包裝……在西蘭花種植基地里,數百名工人井然有序的進行采收,一幅鄉村秋收圖景盡收眼底。
在撂荒地上建大棚、種蔬菜、建育苗室、建冷鏈……近年來,陳戶鎮寺溝村著力培育和發展高原夏菜,形成了“支部+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蹚出了一條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以“菜”換財之路,書寫了“一方水土可以養活一方人”的陳戶鄉村振興生動實踐。而這只是該縣做強做大特色優勢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作為傳統農業縣,如何在農業產業上做大文章,在特色農業上做好文章,山丹縣一直在探索。該縣按照以水定產業、以水調結構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以馬鈴薯、油菜、優質牧草、中藥材、食用菌、肉羊肉牛為主的“六大區域特色產業”強鏈增效行動,在確保糧食作物穩定的前提下,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今年,全縣完成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66.05萬畝,較上年增加4.73萬畝。建成小麥、啤酒大麥、馬鈴薯、油菜、枸杞、中藥材等萬畝以上種植基地6個,高原夏菜、飼草、甜菜等千畝以上特色作物連片示范種植基地20余個。
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在品牌創建方面,該縣突出“小而特、小而優”,大力發展肉羊、食用菌、菜籽油、黑小米、藜麥等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優質農產品,不斷推進種植業結構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今年,新認定“甘味”農產品企業品牌商標3個(“丹焉小院”胡麻油、“焉支雪”面粉、“雪戀花”蜂蜜),“甘味”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累計達到7個??翟辞逭嫒脒x“甘味”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愛福農業、丹馬油脂、祝福油脂入選“甘味”農產品企業品牌目錄。
注重綠色發展 生態農業快速發展
初秋季節,瓜果飄香。在山丹縣位奇鎮四壩村水肥一體化“貝貝南瓜 ”種植基地,一個個肉厚結實的南瓜掩映于綠葉中,遍地都是,幾十名農戶正忙著采摘、搬運、分揀,艷陽高照下的田野里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近年來,農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農民老齡化、農業邊緣化以及干旱缺水等諸多問題制約著山丹縣位奇鎮的產業發展,面對這些問題,該鎮圍繞區域內產業發展優勢,實施四壩村高標準農田水肥一體化建設項目,推行“一村一塊田,到冊不到戶”的模式,種植馬鈴薯原種、貝貝南瓜等,實現“節水、節能、節地,省工、省肥、省錢,增產、增收的目標。
據了解,為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農業新技術推廣步伐,該縣著力調優產業布局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引進小麥、玉米、油菜、中藥材、蔬菜等新品種60多個,新肥料9種、降解膜4種,落實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綜合防控等高標準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34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62萬畝,落實化肥減量增效技術2萬畝,良種普及率達到96.7%。引導小農戶從分散生產轉向有組織有規模生產,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3家(省級12家、市級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1187家。
同時,引導支持農戶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有效對接,通過土地租賃、就近務工、訂單收購、入股分紅等方式建立較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各類經營主體全年帶動土地流轉40.55萬畝,涉及農戶3.17萬戶,占播種面積(66.05萬畝)的61%。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
?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隴ICP備11000452號-1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新聞信息許可證號:621201800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280330002 隴ICP備11000452號-1 |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18號 |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女人爽到喷水的视频大全,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