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山丹馬場草原景色怡人)
從開發利用新能源到加快宜居城市建設,從加快生態工業發展到筑牢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山丹逐綠而行、久久為功。近年來,山丹縣聚焦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立足進入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破傳統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產業生態的系統性重塑,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統籌推進“雙碳”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完善頂層設計:堅持科學謀劃、主動推進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生活消費習慣等方方面面。
近年來,山丹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眼長遠、兼顧當前,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綠色轉型,為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提供了堅實基礎。
(山丹如意花海景色如畫)
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如何搶占先機、贏得主動?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把“雙碳”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力爭讓綠色低碳成為山丹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
“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搶抓環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等國家戰略的‘綠色機遇’,緊跟‘雙碳’目標進程,加快構建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月13日,縣委書記王韶華在縣委十五屆二十一次全體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堅持把培育清潔能源產業作為主攻點,緊跟“雙碳”目標和進程,加快推進風光電、綠色氫能陽光甲醇等能源項目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使新能源產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牽引和支柱。
(山丹縣位奇鎮枸杞種植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山丹縣搶抓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始終把生態保護作為最優先的任務,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讓生態始終成為山丹發展的最美底色和最亮品牌。
聚力新能源發展:巧借“風光”助力“雙碳”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節能減排是第一位的。近年來,該縣深入推進能源節約型城市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科學布局、合理開發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新能源,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
當前,零污染、零排放、成本低、可再生的光伏發電已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之一,也是綠色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力量之一。山丹縣依托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利用東樂北灘區域內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的優勢,加快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先后實施光伏發電、天然氣利用等一批清潔能源項目,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
(山丹縣東樂北灘49.5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現場)
走進甘肅天聚山丹東樂北灘49.5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現場,隨處可見工人忙碌的身影,一排排巨大的光伏板出現在視野中,猶如進入了光伏的“藍色海洋”,昔日人跡罕至的戈壁荒灘,如今正華麗轉身,催生新的“陽光經濟”。該項目計劃建設總裝機規模49.5兆瓦,年平均上網電量7086萬千瓦時,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7萬噸。
甘肅天聚山丹東樂北灘49.5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只是山丹縣全力推進“雙碳”工作的一個縮影。同樣,依托縣內豐富的風、光資源優勢,山丹縣科學謀劃布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爭取省市配置東樂灘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30兆瓦光伏項目,與12家企業達成新能源及關聯產業開發協議,落地實施河北焰中、甘肅天聚2個并網光伏項目和繡花廟風電場項目,全縣風光電裝機規模達到24.7萬千瓦。
調整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賦能“雙碳”
山丹縣堅持把能源結構調整擺在重要位置,在推動傳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的同時,認真落實國家、省鼓勵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優惠政策,積極有序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鼓勵低碳、綠色項目投資,同時促進傳統服務業向低能耗轉型升級。
(山丹縣軍民融合產業園新建成的大型廠房)
該縣積極謀劃建設氫能源示范基地,大力發展以百億級“風光火氫醇”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兩園一港”軍民融合產業園、“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為主的新興生態工業,加快傳統工業強基增效,推動建筑建材向裝配型清潔生產、煤炭開采向循環型精細加工、冶煉化工向節能環保型增鏈發展轉變。突出山丹馬場、焉支山“雙核”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山丹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艾黎精神傳承教育基地等項目建設。山丹馬場高鐵站、G30山丹西收費站改擴建工程即將建成投用,X013李橋至軍馬三場和X018清泉至民聯三級公路加快建設。農村電網調增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建電網54.7公里……山丹縣不斷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發展結構,為“雙碳”目標實現賦能。
優化生態治理:聚焦“雙碳”共謀生態
聚焦生態立縣,山丹縣不斷釋放制度效能。深入整改整治生態環境問題,把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大歷史使命,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完成林草生態修復121.39萬畝、新增人工造林1.21萬畝,常態化落實河(湖)長制度,規范推進“四亂”整治,扎實開展城市更新“十大專項行動”,改造老舊小區39個,打通4條“斷頭路”“破損路”,城區重點道路亮化工程全面完工,為城市發展“舒經活絡”,得到群眾的點贊。深入推進街長制工作,大力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城市清潔、治違治亂等專項行動,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永寧新村等6個生態宜居村莊加快建設,郇莊村、雙橋村等1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穩步推進,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連串數字量化的是山丹縣“雙碳”工作取得的有益成果,一系列務實舉措反映的是維護群眾利益、滿足群眾需求的不變初心。截至目前,全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8%,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標率達100%。
(張掖LNG儲備中心項目正抓緊施工)
新常態下,山丹縣將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等國家戰略的“綠色機遇”,緊跟“雙碳”目標進程,充分發揮區位交通以及產業基礎、資源資本等優勢,加快構建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統籌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及早謀劃并加快推進新一輪“一園四帶”造林綠化、國家儲備林建設等重大生態項目,多措并舉切實推動“雙碳”工作全面落實到位,惠及民生福祉,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
?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隴ICP備11000452號-1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新聞信息許可證號:621201800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280330002 隴ICP備11000452號-1 |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18號 |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女人爽到喷水的视频大全,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