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如帶向西來,河上邊城自漢開。
從祁連深處奔涌而下,黑河集祁連冰川雪水萬涓溪流,成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它,阻止著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維護著青藏高原的生態平衡,成為生態安全的“衛士”。
千百年來,在黑河水的孕育和滋養下,“塞上江南”張掖市甘州區成為河西走廊一顆耀眼的明珠。
新時代,如何保護好黑河?
以水定城、以水定林、以水定綠、以水定產。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州區無論是農作物的結構調整,還是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始終把節水當成突破水資源瓶頸的關鍵一招,做好黑河“水”文章。
在甘州,一個從工程到管理、從微觀到宏觀的立體化、多樣化、系統化的節水格局正在形成。古老的黑河,重新煥發了生機。
?
給“水”讓路的“烏江貢米”
自古以來,位于黑河中游的甘州區烏江鎮就以盛產優質水稻而聞名。它種植水稻的歷史可追溯到唐朝。烏江大米,個大粒長、潔白純正、米香濃郁,歷史上曾作為“貢米”供應宮廷?!盀踅纠恕背蔀椤案手莅司啊敝?。
稻米種植因此曾經成為烏江鎮的主導產業。全鎮8.7萬畝耕地,稻米在上世紀90年代末高峰時期,就種了5萬畝。
同飲一河水,共建好家園。本世紀初,為保證位于黑河下游的內蒙古居延海的生態恢復,國家對黑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自此,處于黑河中上游的張掖市甘州區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節水型社會建設。
“節水”之舉,使高耗水的烏江貢米種植沒有了“任性”的資本。甘州區烏江鎮水稻種植面積大幅縮減。今年,全鎮只保留了2000畝的種植規模,其主要意義僅在于保護久負盛名的“烏江貢米”品種。
許多昔日的稻田,現在種滿了制種玉米和供粵港澳蔬菜。
5月上旬,站在烏江鎮烏江村村頭的耕地上,村主任徐東國給記者細數著變化:從2004年起,這塊地由稻田改種成了制種玉米。2019年,借助高標準農田建設,烏江村以及周邊4個村的耕地連片打包,流轉給深圳茂雄集團,種上了菜心、甘藍等南方人餐桌上的常備菜。
從稻農到谷農,再到現在的菜農,徐東國見證了這片耕地從一片“澤國”到插滿噴管的過程。
葉菜用噴灌、莖菜用滴灌,雖然搞不懂南方人的操作,但種了半輩子莊稼的徐東國打眼一瞅就知道,這樣種地當然比一片“澤國”的稻田省水!
減少的水和增加的地
甘州區,52萬人口,156.29萬畝耕地。作為典型的綠洲農業和大型灌溉農業區,甘州雖說有黑河水的滋養,但黑河分水后,每年總水用量限額僅有7億余方,節水壓力可想而知。
定量的水,待耕的地,一個不能增,一個不能減,如何破題?
甘州,不僅是“烏江大米”銷聲匿跡了,在“以水定產、以水定量”的理念指引下,還倒逼出了節水產業。
如今,高耗水的玉米小麥套種“帶田”在甘州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種在高標準農田上的連片制種玉米、高效特色農業。節水的步伐不止于此,甘州還縮減夏糧種植面積,增加秋糧面積,有效降低了作物灌溉定額,節約了農業灌溉用水。
節水,倒逼出了高效節水技術。
近幾年來,甘州借助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推廣了近81萬畝水肥一體化耕地。這些耕地,全部安上了滴灌等設備,配套水肥一體化技術,使水資源利用率和肥料的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一套節水組合拳,“打”出一本成效明細賬。
這本賬,甘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興俊筆筆清楚——
制種玉米每畝節水160方,節水量35%左右。全區玉米水肥一體化面積62萬畝,每年可節約水量9920萬方;
蔬菜每畝節水200方,節水量39%左右。全區蔬菜水肥一體化面積40萬畝,每年可節約水量8000萬方;
不僅節水了,水肥一體化還使農業節本增效。玉米制種畝節本增效可達460元以上,馬鈴薯畝節本增效850元以上,露地辣椒畝節本增效1500元以上,日光溫室辣椒畝節本增效3500元以上。
據《張掖市甘州區水利綜合統計年報》顯示,2000年,甘州區94萬畝耕地,灌溉用水8.4億立方米;2017年、2018年、2019年甘州區使用黑河水量分別為7.3億立方米、7.2億立方米、7億立方米。
2021年,全區耕地增加至156.29萬畝,年灌溉用水量只有6.85億立方米。
一增一減,甘州區的節水成效不言而喻!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換位
在甘州區水務局局長趙乾升看來,節水,還讓甘州不再“猛喝”地下水了。
為了灌溉和生活需要,過去幾十年間,甘州的老百姓陸續打了很多機井。目前,全區近3000眼。
“一年下來,全區得用2.13億方的地下水。超采會使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生態保護?!壁w乾升說,這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他的心里。
好在,這些機井正在陸續退出歷史舞臺。
眼下,在甘州城區西南側巴吉灘,一個輻射全區15個鄉鎮和29.85萬城區人口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甘州區農村自來水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
趙乾升說,得益于“節水組合拳”節約出的黑河用水指標,這項工程全部取用了黑河地表水。一期河東水廠3月12日開工,今年10月底將完成主體工程。二期河西水廠將于今年9月開工建設,明年6月底試運行。到明年10月底,甘州區農村自來水工程將全部投入運行。
“項目建成后,將關閉200多眼機井。這不僅加快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徹底解決農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而且徹底改變了地下水資源超采趨勢?!壁w乾升說。
除了人飲,在農業灌溉方面,甘州區也在謀求著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置換”。
一個叫做“井轉河”的項目正在計劃實施,2021年到2025年,甘州區將實施“井轉河”面積20多萬畝,力爭壓減地下水開采量0.78億方。
調蓄池,也是方案之一。
“十四五”期間,甘州區規劃建設調蓄池14座,水庫3座,水庫擴容2座,再生水利用工程2處,庫容達2758萬方。趙乾升說,建成后每年通過3輪蓄水,其實能“存”將近1億方。
現在,畜牧產業園區和西浚灌區已各自開建一座調蓄池,將于2023年建成。到那時,可分別關停機井91眼和54眼。
趙乾升很興奮,僅這兩座調蓄池工程,再加上農村自來水供水工程,就可以壓減地下水6000多萬方。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
?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隴ICP備11000452號-1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新聞信息許可證號:621201800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280330002 隴ICP備11000452號-1 |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18號 |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女人爽到喷水的视频大全,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