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網臨澤訊? 近年來,臨澤縣蓼泉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產業結構調整、人居環境改善、深化農村改革等各項重點,整合資源力量,狠抓責任落實,持續發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聚焦產業振興,著力擴優勢增效益,推動產業興旺。聚焦全縣“一核四廊多點布局”,立足產業發展基礎和區位優勢,著力培育發展蔬菜、草畜、玉米制種、林果四大產業,重點推進全鎮“一園三帶三區四基地”建設。結合高標準農田項目,引進臺州客商新發展西蘭花基地2000畝,打造墩子、灣子連片5000畝西蘭花基地。堅持種養結合做強草畜產業,續建墩子肉牛養殖小區,在灣子南沙窩新建跨區域養殖小區,逐步推進人畜分類和生態養殖。推廣和引導群眾兩茬種植西藍花、筍子、辣椒、甜葉菊等作物,實現春秋兩茬增產增收,讓蔬菜產業真正成為最能體現蓼泉特色的“拳頭”產業。
聚焦人才振興,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促進生活富裕。結合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工需求,扎實開展蔬菜種植、草畜養殖、草編工藝、電商、美容等農民工技能培訓,全面提升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注重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加快推進龍頭企業對各村主導產業、專業合作社對農戶的“兩個全覆蓋”,積極培育農民職業經理人、經紀人和“土專家”“田秀才”,支持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精心組織在外創業優秀人才返鄉座談會,打好“鄉情牌”,大力吸引本鄉本土及社會各類人才到蓼泉投資興業,為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聚焦文化振興,弘揚社會新風美德,推進鄉風文明。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著力打造文明實踐“365”品牌。積極組織開展“二月二”民俗文化藝術節、農民“豐收節”等各類文化活動,傳承“八仙馬子”等優秀鄉土文化,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農村精神文明“八個一”示范工程建設為抓手,不斷深化“德潤蓼泉”道德實踐活動,培樹“五星文明戶”等各類道德典型。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持續遏制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著力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鄉風。
聚焦生態振興,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家園。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嚴格落實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清單和獎懲辦法,按照全縣“把臨平路沿線打造成風景最美、業態最全的生態大廊道”的目標要求,高標準編制臨平路鄉村振興示范帶規劃,實施好臨平路水系連通和美化綠化;因地制宜,實施加油站至集鎮段三清渠改造,實現興利保暢、生態灌溉、水系景觀同步配套,打造黃渠橋頭迎賓景觀游園、鎮標廣場等節點,努力建設沿路景觀廊道。
聚焦組織振興,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實現治理有效。以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為目標,以“四抓兩整治”為主要措施,扎實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持續深化基層黨建“個十百千”品牌創建和“雙建雙帶雙提升”行動,建成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示范基地4個,黨支部的引領帶動能力和黨員的致富帶富能力不斷提升。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運行農村公益設施共管共享機制,“五治融合”治理模式不斷深化。(王建飛)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
?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隴ICP備11000452號-1
版權所有 張掖日報社 Copyright ? 2012——2021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109號 郵編:734000 投稿郵箱:zyxwgj@126.com 新聞熱線:0936-8860235?聯系電話:0936-8860239 舉報電話:0936-8860205 新聞信息許可證號:621201800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280330002 隴ICP備11000452號-1 |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18號 |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女人爽到喷水的视频大全,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